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科普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八大首席经济学家解读

妙薇
妙薇 07-22 【科普】 420人已围观

摘要来源:北京商报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多个方向。顶层设计上,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监管层,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金融服务上,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决定》对金

来源:北京商报

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多个方向。顶层设计上,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监管层,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金融服务上,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决定》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前瞻性、系统性顶层设计。

其中提及多项举措,包括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等。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有多个着力点,其中要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重点是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事关中央银行制度,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此前就曾公开发文称,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落实中央银行独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增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实支撑。

“《决定》重申‘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意味着接下来央行将持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上半年信贷、社融、M2等金融总量指标下行,但接下来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增长取向,重点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王青判断,在经历政策观察期后,三季度货币政策会再度发力,降息降准窗口有望开启。由于此前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政策工具充足,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有空间。其中,下半年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在0.1至0.2个百分点,不排除三季度落地的可能。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引发关注的是,《决定》也明确,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其中,为更好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加快推进金融领域的基本立法,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金融法”紧迫性提升,需确保无论是传统银行业务、保险、证券,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型金融活动,都受到监管,不留监管空白地带。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监管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一致且不留空白的监管体系,确保所有相似的金融活动均受到相同的监管标准,以此避免监管套利和真空地带的形成,减少潜在风险。

2023年,我国金融监管领域机构改革“靴子”落地,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银保监会,并厘清责任边界,强化了金融监管之间的统筹协调。机构改革后,中央和地方监管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

曾刚认为,明确和压实各方监管职责同样关键,他强调,在执行层面,必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随着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明确职责分工,以及监管制度的不断优化,还应考虑利用科技手段,如监管科技以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需强化审慎监管。近年来,监管机构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稳妥有序清退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金融机构的违法股东。潘功胜此前表示,把好金融机构准入关,严格股东资质审查,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防火墙,坚决纠正违规关联交易。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构建“防火墙”,首先是为了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防范一哄而上、不顾实际干金融,避免产业和企业本末倒置、脱实向虚。在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要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形成产业—金融—科技良性循环。其次,要防止产业资本的风险向金融资本蔓延,避免单一行业的危机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合作应在监管框架内进行,确保所有交易透明、合规,避免利益输送和内部交易,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投资者权益。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关于如何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定》中同样有多处提及。

其中包括,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等。

连平认为,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覆盖多个层面,其中包括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和引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自2023年11月超过日元以来,人民币“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的位置一直保持至今。

回顾近年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外贸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此,《决定》中也指出,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一方面,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

另一方面也提到,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看来,深度的开放既让中国能够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切身理解和体会现代化基本规律的重要内涵,也能在观察其他国家探索各自特色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好总结和发挥中国特色的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的高水平推进让资源优化配置的求解更加与时俱进。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黄文涛则表示,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动能转换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线。《决定》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应,强调政策发力,改革驱动,预计下一步将进一步致力于弥合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主体感受的“温差”,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决定》中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是提高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企业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还能促进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其次,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机制,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优化融资结构,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直接融资的发展还能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和创业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提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发展多元股权金融,这也是培育耐心资本、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举措。

“提高出资直接融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未来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还是要把二级资本市场‘搞活’,充分重视资本市场,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于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杨德龙如是说。

另外,《决定》指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就在今年初,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八大首席经济学家解读投融资两端总体要保持平衡发展。申兵表示,从融资端看,近五年A股IPO总额2.2万亿元,再融资总额3.8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约6万亿元。从投资端看,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6.4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从2.3万亿元增长至7万亿元。北上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0.7万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10.8万亿元增长至22.1万亿元。

五篇大文章

金融机构探寻新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中也提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这亦体现了中国在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战略思考和布局。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曾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其中,科技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居于首位,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鼓励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群体等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金融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稳定。满足日益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事关百姓福祉,养老金融鼓励个人和家庭进行长期储蓄和投资,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服务,正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谈及下一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曾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战略方针将成为金融机构寻求新增长点的契机,促使金融业务结构与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而引发金融行业的深刻变革。

为了平衡支持薄弱环节与风险管控,政策层面需提供引导和支持。曾刚强调,例如,人民银行可通过低利率贷款工具激励金融机构增加特定领域的信贷投放;调整相关领域贷款的风险权重,降低监管成本;构建风险分散体系,如设立担保基金、推广科技保险等,以分担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完善基础设施,如信用体系建设和数据基础设施,帮助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

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自身应提升专业化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数字金融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对薄弱环节的支持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动态平衡”,曾刚说道。

程实指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原创突破和现实应用,进而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更强大的硬实力基础。

北京商报记者刘四红宋亦桐李海媛冉黎黎

Tags: 小明发布首页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33053号-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